15961008888
13852848699
0523-87565988
在國家體育總局對運運動員的區(qū)域間流動的表述中,宗旨是“更好地發(fā)揮舉國體制的優(yōu)勢,調動全國體育系統(tǒng)的積極性,使各地區(qū)、各部門的優(yōu)勢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充分發(fā)揮各方面在管理、訓練、科研、保障等方面的優(yōu)勢。”
未滿18歲小將胡麗梅,卻在人才濟濟的中國女乒占得一席之地;她在從未參加任何正式國際比賽的情況下在今年三月“直通巴黎”世乒賽選拔賽上一戰(zhàn)成名—兩次擊敗丁寧,贏得一枚世乒賽女單入場券,胡麗梅是國球這些年發(fā)掘出的“黑馬”。
出生于山東的胡麗梅,早早被八一隊相中,四年前,一紙交流協(xié)議讓她成了河北隊的一員。四年間,年少的胡麗梅就代表河北隊在國內賽場上拼殺,獲得了很多同齡人難以想象的比賽機會。胡麗梅的飛速成長,這樁轉會顯然提供了“助推劑”—這位靦腆的姑娘坦言,如果不是在河北隊,她不會有如此多的比賽機會。
“這幾年交流到河北隊給我的機會很多,如果我代表八一隊的話,前面有很多大的隊員,比賽機會肯定相對少一些。”胡麗梅說。
貴州是中國的拳擊大省,中國國家拳擊隊訓練基地就位于貴州省清鎮(zhèn)市,這里曾走出了鄒市明等一批中國拳壇的明星人物。在鄒市明轉戰(zhàn)職業(yè)拳壇之后,貴州仍然涌現(xiàn)了一些優(yōu)秀的拳擊苗子。
不過,在本屆全運會中,貴州省拳擊隊的陣容卻讓人看不明白:此前一直代表貴州參賽并取得不錯成績的常勇和吳中林等人都沒有出現(xiàn)在此次全運會貴州隊的陣容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幫“90后”的小將。
本屆全運會,常勇、吳忠林等人的缺陣讓貴州完全失去了競爭甚至獎牌的優(yōu)勢。在四年前山東全運會僅僅獲得3金5銀3銅的貴州,拳擊項目貢獻1金1銅,無愧是貴州的拳頭項目。然而,本屆全運會,在各地體育部門拼命挖人補強之際,貴州隊卻把自己優(yōu)勢項目的秀的幾名運動員拱手相讓,背后又有著什么樣的原因?
貴州省體工大隊負責人向恩友告訴記者,常勇的這份交流合同是四年前簽訂的,當時常勇還很年輕,成績并不是十分優(yōu)秀,再加上教練張傳良也到了,所以兩個省市之間的交流就非常多。向恩友透露,常勇打完這屆全運會就會回貴州。
記者了解到,常勇、吳忠林等人的確在張傳良手下訓練,在這位傳奇教頭赴后,他們也轉投。對本身就沒有多少奪金點的貴州,常勇和吳忠林等人的出走的確可惜,但也折射了西部省份難留人才的一種無奈。
而一位西部省份的體育官員在與記者聊天中談到的另一種情況卻更加讓人哭笑不得。
“對于拳擊、體操、跳水這種計分、記點項目,人家裁判讓你牛你就牛,不讓你牛你怎么也牛不起來。”他說。
他坦言,雖然有些無奈,但所以對于一些比較弱的省份,自己的強項也不一定就能出成績,所以交流出去反而是比較好的結果。因此,全運會的“轉會”中經??梢砸姷?ldquo;削弱補強”這種怪異的現(xiàn)象。
業(yè)內人認為,這也正是造成全運“馬太效應”的重要原因之一—掌握了更多資源的體育強省能夠或多或少在判罰方面施加影響,但對于一些無法享受優(yōu)待的西部弱勢省份,與其眼看著一手好牌沒法打出去,還不如送給更加有勢力的地區(qū)以換取一些經濟或者其他項目人才交流的補償。
競技體育人才交流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地區(qū)間的平衡,而這樣從弱向強的轉會,強者恒強的“轉會”,恐怕違背了管理者的初衷。
在遼寧全運之前的連續(xù)四屆全運會上,東道主、廣東、和山東全部獲得榜榜首:九運會廣東獲得69.5枚,比其在八運會多了45枚;十運會獲得56枚,比九運會多21.5枚;十一運會山東狂攬63枚,超過其十運會的21枚……“東道主定律”演繹了一個長達12年的“東方不敗”神線年,遼寧省體育局下發(fā)的一份名為《遼寧省引進優(yōu)秀奧運項目競技體育人才辦法》文件中規(guī)定:“引進的運動員視運動水平高低可給予輸送單位20-40萬元的培訓費;短期交流的運動員,可視情況給予輸送單位相應的培訓費。”
“一冠三金”的振興三大球條款也讓遼寧找到了獲取的“杠桿”:巴特爾加盟、張慶鵬和吉喆終歸故里,本屆全運會遼寧男籃可謂陣容豪華,加上東道主主場作戰(zhàn)的優(yōu)勢,成為冠軍有力的爭奪者之一。
據(jù)遼寧本地媒體報道,2009年,遼寧體育在9個大項、100多個小項上處于空缺狀態(tài)。而四年后的全運會,遼寧代表團一口氣參加全部31個大項的比賽。
在東道主周期這四年,遼寧體育可以說實現(xiàn)了超常規(guī)的發(fā)展。而在全運會后,這些引進的項目是否能夠得到持續(xù)、良性的發(fā)展,還要打一個問號。不過公平的講,十二運周期的遼寧只是延續(xù)了這種東道主一直以來的“慣性”,而且,因為國家體育總局嚴把注冊關,出臺《全國運動員注冊與交流管理辦法》,規(guī)范運動員的交流活動,還抑制了部分“投機沖動”。
全運會東道主聚集更多的資源無可厚非,而短期引進交流運動員、迅速將弱勢項目轉化為優(yōu)勢項目的做法,也能夠提升東道主地區(qū)競技體育的發(fā)展,甚至從一定程度上帶動該項目在該地區(qū)的普及,增加該項目的后備人才。不過,如果把目光放眼全國,把尺度拉得更長,這種“孔雀東南飛,四年一徘徊”的“東道主投資”做真得能夠讓整個中國體育有所受益嗎?這個問題恐怕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參會采寫記者:王浩明、李放、吳書光、張寒、何軍、汪偉)
更多內容請訪問:http://www.yabc.cc/